拉紅色水樣大便一般是排紅色水樣大便,新生兒排紅色水樣大便一般是腹部受涼、乳糖不耐受、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等原因導致的,需要去醫院查明病因后通過一般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方法改善。
1、腹部受涼:
長期處于低溫環境中,會導致新生兒腹部受涼,使消化功能減弱,從而出現排紅色水樣大便的癥狀,同時還會伴隨腹部疼痛的情況。可以用熱毛巾或者暖水袋敷于新生兒的腹部,時間可以控制在15~20分鐘,能夠使癥狀改善。
2、乳糖不耐受:
如果新生兒腸道中缺乏乳糖酶,會導致乳糖不能被分解,從而出現紅色水樣大便,同時還會伴隨惡心嘔吐、腸鳴音亢進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胃蛋白酶顆粒、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等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可以在喂奶前用溫水調勻后服用,能夠促進病情恢復。
3、功能性消化不良:
此疾病主要是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奶液不能正常的被消化,可能會出現水樣便,還可能會導致顏色發生改變。同時還會伴隨腹部脹滿、食欲不振等癥狀,可以將雙手搓熱,順時針按摩腹部,能夠增強胃腸功能,使癥狀減輕。
4、急性胃腸炎:
該疾病一般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在炎癥反復刺激下,胃腸功能下降,可能會導致皮下黏膜血管擴張,滲出物增多,出現紅色水樣便的癥狀,同時還會伴隨哭鬧、不安發熱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蒙脫石散、阿莫西林顆粒、頭孢克肟顆粒等藥物,能夠起到止血和消炎的作用。
5、細菌性痢疾:
這種疾病一般是志賀菌感染引起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腸道傳染病。致病菌在腸道中滋生繁殖,會導致腸黏膜受損,有血液滲出,出現紅色水樣大便,還會伴隨哭鬧不安的情況。患病后可以遵醫囑選擇靜脈滴注治療,常用的藥物一般有注射用青霉素鈉、注射用阿莫西林鈉、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等,治療前需要對局部進行消毒,以免注射部位感染。
新生兒屬于特殊人群,無論是出現哪種疾病,不可以擅自使用藥物,以免影響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