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人體正常腋溫范圍在36℃至37℃之間,超過37℃就視為發(fā)熱。
測量體表溫度大多以測量腋窩溫度為主,相比其他測量方式會更加簡便,但由于人的體溫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會出現波動,比如活動、進食等,患者可以多測量幾遍,能夠得到更為準確的測量結果。患者在測量體溫前應先將體溫計的水銀甩動幾下,使水銀線下降到35℃以下,然后將水銀的感應端放入腋窩貼著皮膚夾緊,5分鐘至10分鐘后取出體溫計查看度數,如果超過37℃,則代表患者身體已經發(fā)熱,如果沒有超過37℃,則視為體溫正常。如果患者出現發(fā)熱的情況,通常是由于感染細菌或疾病所導致,發(fā)熱是身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提醒患者體內出現異常情況,通過升高體溫殺滅外來病菌,患者發(fā)熱后要及時就診,在醫(yī)生指導下展開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危害身體健康。
患者平時應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到寒風的刺激,可以多食用高蛋白食物,每天進行適當體育鍛煉,能夠提高人體抵抗能力,可以預防身體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發(fā)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