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正常腋溫一般維持在36-37℃之間,當腋溫超過正常范圍時,即被視為發熱。根據發熱的程度,醫學上通常將其分為低熱、中等熱、高熱和超高熱四個等級。這種分度對于判斷病情、指導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低熱:腋溫在37.4-38℃之間,患者可能感覺輕微不適。低熱可能是由輕微感染或身體應激反應引起,一般不需要使用退熱藥,可通過物理降溫或觀察處理。
2、中等熱:腋溫在38.1-39℃之間,此時患者不適感加重,可能需要考慮使用退熱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以緩解癥狀。中等熱多由較嚴重的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需及時就醫檢查。
3、高熱:腋溫在39.1-41℃之間,屬于較為嚴重的發熱狀態?;颊呖赡艹霈F明顯的頭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此時應使用退熱藥物,如阿司匹林(但需注意,兒童患者不宜使用阿司匹林)、賴氨匹林等,并積極尋找發熱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4、超高熱:腋溫超過41℃,屬于危急狀況?;颊呖赡艹霈F意識模糊、抽搐等嚴重癥狀。應立即采取緊急降溫措施,如冰袋降溫、酒精擦浴等,并盡快送往醫院救治。
了解和掌握腋溫發熱的分度,不僅有助于準確判斷病情,還能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颊咴诔霈F發熱癥狀時,應根據發熱程度合理選擇退熱方法和藥物,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