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脾胃虛和濕氣重不是一回事,兩者是不同的癥狀。
脾胃虛又稱脾胃虛弱,在臨床上通常是由于飲食因素、過度勞累、思慮過多、年老體弱、大病初愈等原因導致的,臨床表現是以腹瀉為主要癥狀,脾胃虛弱通常包括脾氣虛、脾陽虛、胃氣虛、胃陰虛等,所以在中醫醫學上脾胃虛弱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患者也可以通過服用藥物調理,如參苓白術散、人參健脾丸、附子理中丸等。
濕氣重在中醫通常認為與脾胃運化不利有關,脾主運化,性喜燥而惡濕,如果患者體內的濕氣重,就可能會傷脾,導致運化功能失常,可能會出現痰濕、寒濕、濕熱等情況。所以患者在平時一定要避免居住潮濕的環境,夏季也應避免淋雨以及貪涼,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濕氣在體內蘊結。如果患者體內的濕氣癥狀比較嚴重,就需要遵醫囑通過服用藥物改善,如藿香正氣膠囊、龍膽瀉肝丸、香砂平胃丸等。
患者在用藥前一定要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