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中出現高血壓,通常與多種因素有關,其處理需綜合考慮患者情況,采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透析中高血壓的成因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血容量增加。透析過程中,如果超濾量設置不當或患者不遵守醫囑,可能導致透析間期體重增加過多,血容量相應上升,從而引發高血壓。
2、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躍。腎功能不全時,該系統被激活,導致血管收縮和水鈉潴留,進而升高血壓。
3、交感神經興奮。透析過程中可能出現電解質失衡,如高鉀血癥,這會刺激交感神經,引起血壓升高。
4、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此藥物常用于治療腎性貧血,但它也可能導致血壓升高。
5、內源性洋地黃物質的蓄積。這種物質具有抑制心肌收縮和擴張血管的作用,在腎功能不全時可能蓄積,影響血壓。
處理透析中高血壓的原則包括:
1、嚴格控制透析間期體重增長,避免血容量過多。
2、合理選擇和應用降壓藥物,如鈣通道阻滯劑(如尼群地平)、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等,以控制血壓。
3、調整透析液成分,如鉀、鈣等離子濃度,以減少對交感神經的刺激。
4、監測并調整促紅細胞生成素的使用量,避免過量導致的高血壓。
5、對于內源性洋地黃物質蓄積的問題,應優化透析方案,提高透析效率。
綜上所述,透析中高血壓的管理需要綜合考慮患者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確保患者安全有效地進行透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