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心臟電活動紊亂的一種表現,其發生機制復雜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離子通道功能障礙:心肌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是控制心跳節律的關鍵。若離子通道功能發生異常,如鈉、鉀、鈣等離子通道發生變異或阻滯,便會導致心律失常。例如,長QT綜合征就是由于鉀離子通道功能異常所引發的。
2、自主神經系統失衡:心臟的節律受到自主神經系統的調節。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之間的平衡若被打破,也可能導致心律失常。如過度緊張、焦慮等情緒變化,就是通過影響自主神經系統而誘發心律失常的。
3、心肌缺血與損傷:心臟供血不足或心肌受損會影響電信號的傳導,進而導致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就是典型例子。
4、藥物與電解質失衡:某些藥物如洋地黃類藥物、利尿劑等,以及電解質如鉀、鎂的失衡,均可影響心肌細胞的興奮性,從而導致心律失常。
5、遺傳因素:部分心律失常具有遺傳性,如布魯加達綜合征等,這些遺傳性疾病會導致心臟電生理特性的改變,從而引發心律失常。
針對心律失常,治療時可能會使用到多種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比索洛爾)、鈣通道阻滯劑(如維拉帕米、地爾硫卓)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如胺碘酮、普羅帕酮)等,以調節心臟電活動,控制心率,并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