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形成的原因可能有積累性損傷、體弱病變、腰椎先天性畸形、急性腰扭傷治療不當、環境因素等。如有疑慮時,應及時就醫。
1、積累性損傷:
長時間保持一種不平衡的姿勢,如長時間坐位或彎腰工作,使腰肌長期處于張力狀態,日積月累就會形成腰肌勞損。需要保持正確的姿勢,站立、坐位或彎腰時,保持脊柱的生理彎曲,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2、體弱病變:
體弱病變會使腰背部應激能力下降產生疼痛,妊娠后期腰部負重增加也容易產生腰肌勞損。應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如內臟病變,需及時治療,以增強身體的應激能力。
3、腰椎先天性畸形:
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隱性骶椎裂等,使肌肉、筋膜等組織缺少附著點,造成結構上的薄弱,當活動頻繁或負重加大時,容易發生腰肌勞損。應加強腰部肌肉的鍛煉,提高腰部穩定性。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游泳等,有助于減輕腰肌勞損的癥狀。
4、急性腰扭傷治療不當:
腰傷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使損傷的肌肉筋膜修復不佳,產生較多瘢痕和粘連,致使腰部功能減低出現疼痛,常感腰部無力,陰雨天則腰酸背痛。急性腰扭傷后,應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規范的治療。在恢復期間,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幫助腰部肌肉恢復功能。
5、環境因素:
長期呆在潮濕、陰冷環境中的人更易患上腰肌勞損,因為腰部在受到寒冷刺激后,肌肉容易發生痙攣,導致血液循環不暢,代謝產物積聚。需要增強抵抗力,通過飲食、鍛煉等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腰肌勞損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應增加蛋白質攝入,蛋白質是肌肉修復和生長的重要成分。應確保每天攝入足夠的高質量蛋白質,如魚、雞肉、豆腐、雞蛋和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