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對人體健康構成顯著威脅,可能導致肢體功能障礙、疼痛甚至壞死。該病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若不及時治療,后果不堪設想。
下肢動脈硬化斑塊會導致血管狹窄或閉塞,進而影響血液循環。具體危害如下:
一、肢體跛行與缺血
隨著斑塊增大,下肢動脈管腔逐漸狹窄,血流減少,患者行走時可能出現腿部疼痛、疲勞,需休息后方能繼續行走,即間歇性跛行。嚴重時,肢體組織長期缺血,可能導致肌肉萎縮或壞死。
二、皮膚顏色改變
血液循環不暢會影響皮膚的正常代謝,導致皮膚蒼白、蠟黃或潮紅,這些顏色的變化是缺血的直接表現。
三、疼痛不適
動脈硬化斑塊可引發下肢動脈痙攣和炎癥反應,刺激神經末梢,產生持續性疼痛,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在治療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等抗凝血藥物,能夠減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2、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脂并穩定斑塊。
3、對于高血壓患者,需使用降壓藥物嚴格控制血壓。
4、糖尿病患者應按時服用降糖藥物,以控制血糖水平。
5、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考慮手術治療,如支架植入術、球囊擴張術等,以恢復血管通暢。
綜上所述,下肢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危害極大,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建議,進行必要的藥物或手術治療,并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并發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