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屬于中醫學上的痹證,病因一般是由于正氣不足,風、寒、濕、熱邪氣乘虛而入導致的。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酸楚麻木,或關節屈伸不利、僵硬、腫大、變形及活動障礙等。
患者如果久居潮濕之地,或有嚴寒凍傷、貪涼露宿、睡臥當風、暴雨澆淋、水中作業或汗出入水等情況時,就可導致風寒濕邪入侵體內,滯留于關節筋骨,導致氣血痹阻而發為風寒濕痹,出現風寒濕痹的癥狀。如果患者久居炎熱潮濕之地,或有外感風濕熱邪,就可導致風濕熱邪侵襲于肌膚表里,阻滯經脈,痹阻氣血經脈,滯留于關節筋骨,發為風濕熱痹,出現風濕熱痹的癥狀。此外,如果患者有過度勞累、房事過度的情況,或激烈運動出汗后體力下降,防御機能下降時,也可導致外邪趁虛而入,出現痹證。有些年老體虛的患者或病后、產后氣血不足的患者,以及飲食不節制或出現跌打損傷的患者,都可能會導致外邪入體,出現痹證。
患者出現以上情況后,一定要及時就醫,在專業的中醫醫師辨證論治后,對癥應用藥物進行治療。如風寒濕痹的患者可遵醫囑應用祛風散寒的藥物進行治療,如壯骨藥酒等,其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等功效,對風寒濕痹導致的痹證可起到治療作用。而風濕熱痹的的患者可遵醫囑應用四妙丸等藥物進行治療。患者也可通過中醫理療來緩解癥狀,如針灸、按摩、推拿等。
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用藥知識,請咨詢醫生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