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反應的臨床表現是高熱、休克、少尿等。出現溶血反應需立刻停止輸血,進行抗休克等治療。
溶血反應一般分為幾個階段:往往在輸血十至二十分鐘后出現,表現為,頭部脹痛,面目潮紅,惡心嘔吐,心前壓迫感,四肢麻木,腰背劇痛等。隨著輸血時間的延長,出現寒戰、高熱、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癥狀。隨著病情的持續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急性腎衰竭致少尿甚至無尿等癥狀。
如果出現溶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進行抗休克治療,靜脈輸入血漿、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同型新鮮全血以糾正休克,改善腎血流灌注;可靜脈輸注甘露醇、呋塞米或多巴胺等藥保護腎功能,維持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預防腎衰竭等治療。在護理中,應注意安撫患者情緒、在雙側腰部進行熱敷,防止腎血管痙攣,保護腎臟、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和尿量,并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