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正常人群吃完飯后血壓不會有明顯的升高或者降低,但老年人、糖尿病或帕金森病患者、就餐久坐等人群,飯后血壓可能會降低。
一般正常人群吃完飯后血壓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因為人體內有神經調節及體液調節感知血壓變化,且血壓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比如心率、血管彈性等,可以通過多方面調節保持血壓穩定在正常值范圍內,避免血壓波動大,造成對血管壁的損害。但如果是老年人,由于其血壓自我調節能力弱,吃完飯后胃腸道工作量加大,血液會優先供應胃腸道,體循環血液量相應減少,可能導致吃完飯后血壓下降。患糖尿病、帕金森病、腎功能衰竭等疾病,也可能在進食后因血管擴張,使血壓下降。進食時久坐,下肢血液循環不暢通,回心血量減少,也可能會出現餐后低血壓,突然站起時有頭暈、黑蒙、跌倒等表現。
建議吃飯時挺直腰,人們吃飯時很容易含胸駝背,造成腹部受壓,影響消化道的血液循環。飲食上主要是要注意營養均衡,葷素搭配,少食多餐,細嚼慢咽。要做到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生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