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出現低血壓,主要是由于有效循環血容量的減少、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臟功能減退以及透析相關藥物的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在透析過程中,血液從患者體內引出,經過透析器后再回輸,這個過程會導致體內的血液總量臨時性減少,從而引起血壓下降。
2、透析患者常存在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這影響了血管的正常收縮和舒張,使得血壓調節機制受損,容易導致透析中低血壓的發生。
3、部分患者心臟功能本已受損,心輸出量減少,難以維持正常的血壓水平,尤其是在透析過程中,隨著體液的移除,心臟的前負荷降低,進一步影響心臟的泵血功能,從而導致血壓降低。
4、透析過程中使用的某些藥物,如降壓藥(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鎮靜藥(如咪達唑侖、地西泮等)和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阿替洛爾等),也可能導致血壓下降。
5、透析液的溫度、電解質濃度以及透析的速度等若設置不當,同樣可能引發透析中的低血壓。例如,透析液溫度過高可導致血液在體外循環時發生“熱應激”,使得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發生是多因素導致的,需要醫護人員綜合考慮患者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透析方案,以減少低血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