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的癥狀有乏力、腰背或四肢疼痛等,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疼痛、乏力、脊柱變形和發生脆性骨折是骨質疏松最典型的臨床表現,青少年患者還可發生生長停滯,但許多患者早期常無明顯癥狀,往往在骨折發生后經X線或骨密度檢查時才發現已患有骨質疏松。多數患者經積極有效的治療后,可使癥狀減輕或緩解。年齡較大的患者若不能完全恢復,脆性骨折可能伴隨慢性疼痛、殘疾,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針對于治療而言,患者可以應用碳酸鈣、枸櫞酸鈣、維生素D、唑來膦酸、阿侖膦酸鈉、依替膦酸二鈉、雷洛昔芬等藥物治療,必要時可進行手術治療,如微創椎體成形術、開放手術、髖關節置換或內固定手術等。患者要積極配合治療,合理休息,遵醫囑進行恢復訓練、定期復查、用藥,以便醫生了解恢復情況,及時調整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不要在雨雪道路結冰、路面濕滑的情況下外出,避免撲倒受傷,必要時可拄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