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的發病不僅與人的個性心理因素有關,同時也與腦內神經遞質分泌失衡有著莫大的聯系,因此常見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精神動力學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及森田療法等。其中,認知行為治療被認為是治療強迫癥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思維阻斷法及暴露反應預防。思維阻斷法是在患者反復出現強迫思維時通過轉移注意力或施加外部控制,比如利用設置鬧鐘鈴聲,來阻斷強迫思維。暴露反應預防是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鼓勵患者逐步面對可引起強迫思維的各個情境而不產生強迫行為,強迫癥狀伴隨的焦慮將在多次治療后緩解直至消退,從而達到控制強迫癥狀的作用。
藥物治療在于調節腦內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功能,從而達到緩解強迫癥狀的作用,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氟伏沙明、帕羅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等,也可以配合應用氯米帕明等藥物。
另外,對于難治性的強迫癥患者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性采用改良電休克及經顱磁刺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