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引起胃病的原因包括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這是引起慢性胃病的主要原因,長期感染導致胃黏膜的萎縮,可引起胃病;
患者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抗腫瘤藥物等,這些藥物直接損傷胃黏膜上皮層,可引起胃病;
飲食環境,暴飲暴食,不規律飲食均可加重胃的負擔,引起胃部不適。高濃度乙醇直接破壞胃黏膜屏障,可引起胃病;
嚴重的創傷、大面積燒傷有可能引起的胃黏膜糜爛、出血,導致胃黏膜屏障受損,可引起胃病。
治療用藥建議:
胃病的治療首先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果患者是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來的胃炎,這時就必須要根除幽門螺桿菌,常用的方法是四聯療法,患者可以遵醫囑口服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甲硝唑,再配合膠體果膠鉍,治療效果是很好的。如果患者幽門螺桿菌陰性,可以口服奧美拉唑和膠體果膠鉍進行治療;也可以服用阿托品、顛茄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飲食注意:
胃病患者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常吃護胃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大米山藥粥、細面條等,要少食多餐,細嚼慢咽,切忌暴飲暴食,以減輕胃的負擔。患者要避免吃過冷、過熱、過咸的食物,減少刺激。患者要忌煙戒酒,少食鹽漬、煙熏及不新鮮食物,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飯后可適量運動,不可即臥,應做散步等輕微活動,以幫助消化,睡覺前最好不要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