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癥是一種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其致病菌多種多樣,常見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這些病原菌通過不同途徑進入血液循環,增殖并產生毒素,引起全身性感染。
1、金黃色葡萄球菌:這是一種常見的革蘭氏陽性菌,可引起皮膚、軟組織、骨骼和關節等多種感染,嚴重時可導致敗血癥。治療時,常采用抗生素如萬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2、大腸桿菌:作為腸道常駐菌,大腸桿菌在特定條件下可成為機會致病菌,通過尿路、膽道等途徑引發敗血癥。治療大腸桿菌引起的敗血癥,常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噻肟、頭孢他啶等。
3、肺炎克雷伯菌:這種細菌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嚴重時可發展為敗血癥。治療時,常用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霉素,以及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如環丙沙星。
4、銅綠假單胞菌:這是一種常見的醫院內感染菌,對多種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藥性。治療其引起的敗血癥,常需聯合用藥,如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美羅培南聯合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5、白色念珠菌:這是一種真菌,可引起深部真菌感染,嚴重時可導致真菌性敗血癥。治療時,常用抗真菌藥物如氟康唑、兩性霉素B等。
敗血癥的治療需根據具體病原菌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必要時還需進行支持治療和手術治療。早期識別病原菌并采取針對性治療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