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貧血,指的是早產兒在出生后一年內發生的貧血現象,其成因復雜多樣,主要包括生理性因素、營養因素及醫源性失血等。
首先,生理性因素方面,早產兒紅細胞壽命相對較短,且生長迅速導致血容量擴張,血液稀釋,從而引發貧血。此外,早產兒血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水平低下,影響骨髓造血功能,也是導致貧血的重要原因。
其次,營養因素亦不容忽視。早產兒由于提前娩出,體內鐵、維生素E和葉酸等營養素儲備不足。特別是鐵元素,早產兒在母體內獲得的鐵較少,若生后未及時補充,很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
再者,醫源性失血也是導致早產兒貧血的一個原因。早產兒總血容量低,醫學檢驗所需血量與足月兒相同,因此抽血量占其血容量的比例更大,易導致醫源性失血。
在藥物選擇上,如寶寶存在小細胞低色素貧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琥珀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等鐵劑。同時,重視圍產期保健,預防早產,以及減少不必要的醫源性失血,都是減輕早產兒貧血的重要措施。
總之,在治療過程中,家長應密切關注寶寶的狀況,遵醫囑用藥,如遇任何問題,應及時就醫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