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一般指的是心力衰竭,早期心力衰竭癥狀主要包括胸悶、端坐呼吸、呼吸困難、體力活動受限、體液潴留等,當患者身體出現不適癥狀后應及時就醫治療。
心力衰竭的形成主要考慮與原發性心肌收縮功能障礙、心臟負荷過重、心臟舒張受限等因素有關,另外感染、過度勞累、情緒激動等因素也可增加患病風險。患病后會導致心排血量降低,組織血液灌流減少,使患者出現端坐呼吸、胸悶、呼吸困難、體力活動受限、體液潴留、煩躁、嗜睡、渾身乏力等多種不適癥狀。隨著病情持續發展還會引起咳嗽、咳痰、咯血、惡心、嘔吐、腎功能減退等癥狀出現。此時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呋塞米片、螺內酯片、地高辛片等藥物治療。若患者病情比較嚴重,經過藥物治療無效,可在醫生指導下考慮通過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心臟移植等手術方式治療。
治療期間應注意多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對促進病情恢復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