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在患者得到有效治療并確認無活動性感染時,即不再具有傳染性。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結核病患者經過規范的抗結核治療,如使用利福平、異煙肼、吡嗪酰胺等藥物,完成全程治療后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被有效殺滅,此時患者不再具有傳染性。多次痰涂片檢查均未找到結核分枝桿菌的患者,說明其排菌量極少或已不排菌,這類患者通常不具有傳染性。經影像學檢查,如X線或CT,顯示病灶穩定或已鈣化、纖維化,表明結核分枝桿菌已被控制,患者不再具有傳染性。結核病的典型癥狀,如咳嗽、咳痰、低熱、盜汗等消失,是患者病情好轉的重要標志,此時患者的傳染性大大降低。
隨著患者免疫力的恢復,機體對抗結核分枝桿菌的能力增強,有助于清除體內殘余的結核分枝桿菌,從而降低傳染性。
綜上所述,結核病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療并確認無活動性感染后即不再具有傳染性。然而為防止病情復發和傳染給他人,患者仍應定期接受醫生的檢查和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