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造影后通常可以通過誘導排尿或導尿等方式來進行排尿。
1、誘導排尿:
冠狀動脈造影是臨床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常用方法,屬于一種有創性檢查。通常是通過動脈穿刺將導管插入冠狀動脈,并向其中注入造影劑,從而目視檢查冠狀動脈及其分支是否狹窄的一種方法。發生尿潴留后,需要安撫患者情緒。如果沒有禁忌癥,幫助患者坐在床邊或站起來排尿。小便可以通過聽流水聲、按摩小腹和沖洗會陰來誘導。
2、導尿:
如果無效,可以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導尿。如果尿潴留時間過長,導尿時尿量超過500毫升,應留置導尿管1-2天,有利于膀胱壁逼尿肌收縮力的恢復。如果有器質性疾病,如骶前神經損傷和前列腺肥大,導管應留置4至5天。
建議患者加強術前教育,術前向患者講解練習臥位排尿的目的和方法,引導患者在床上練習臥位排尿,消除緊張和焦慮,督促患者術后排尿,術后3-5小時內完成第一次排尿,防止尿潴留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