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鵝口瘡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急性病變的一種常見的兒童口腔疾病。大多數發生在營養不良,體質較弱的孩子身上。
母親陰道有霉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喂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霉菌乘虛而入。
這種疾病會讓患兒在喝水吃奶的時候感覺到疼痛,有些孩子會因為害怕疼痛而出現不喝水、不吃奶等現象,如果感染擴散到寶寶食管部位,對嬰兒的進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患病前期癥狀較輕的時候,建議用弱堿性溶液,幫寶寶涂擦患病部位,及時增加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的補充,幫助寶寶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嬰兒室應注意隔離和哺乳的消毒,以預防傳播。
這種疾病多是因為嬰兒接觸到了治病的病菌引發的感染,這就需要找到感染源并及時切斷感染途徑,減少寶寶患病的機會:1.產婦有陰道霉菌病時應積極治療,避免感染給孩子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干凈后消毒再使用;2.哺乳期的母親在喂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和乳頭;3.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4.對于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5.寶寶的洗漱用具盡量和家長的分開,并定期消毒;6.嬰兒室應注意隔離和哺乳的消毒,以預防傳播。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健康自測大全 健康早知道
專業醫學量表 專業醫學團隊
掃碼關注完成健康自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