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又稱為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是一種慢性肝內膽汁淤積性疾病。 其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背景及環境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異常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本病多見于中老年女性,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乏力和皮膚瘙癢;其病理特點為進行性、非化膿性、破壞性肝內小膽管炎,最終可發展至肝硬化。本病雖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經過積極治療是可以延長生存期的。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又稱為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是一種慢性肝內膽汁淤積性疾病。 其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背景及環境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異常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本病多見于中老年女性,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乏力和皮膚瘙癢;其病理特點為進行性、非化膿性、破壞性肝內小膽管炎,最終可發展至肝硬化。本病雖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經過積極治療是可以延長生存期的。
1、基礎治療:目前熊去氧膽酸是唯一被國際指南均推薦用于治療本病的藥物。其主要作用機制為促進膽汁分泌、抑制疏水性膽酸的細胞毒作用及其所誘導的細胞凋亡,因而保護膽管細胞和肝細胞。 推薦劑量為 每公斤體重13- 15 mg,分次或1次頓服。 UDCA 治療可明顯改善PBC患者的生物化學指標,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膽紅素、ALP、GGT、ALT、AST 及膽固醇等水平。
2、其他免疫抑制劑: 由于 PBC 的發病機制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故腎上腺皮質激素(潑尼松、潑尼松龍)、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環孢素A也可用于治療。但研究結果顯示,免疫抑制劑對 PBC 的療效并不確定,且可能存在藥物不良反應。
患有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患者需長期服用熊去氧膽酸治療,建議每3 ~ 6個月監測肝臟生物化學指標,以評估生物化學應答情況。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健康自測大全 健康早知道
專業醫學量表 專業醫學團隊
掃碼關注完成健康自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