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s病,又稱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屬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最常見病因。它主要是由于機體免疫系統紊亂,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從而引發一系列臨床癥狀。
Graves病的核心特征是甲狀腺腫大與功能亢進。患者常表現為甲狀腺彌漫性對稱性腫大,質地較軟,可聞及血管雜音。同時,由于甲狀腺激素過多,患者會出現易激動、煩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熱、多汗、消瘦、食欲亢進等高代謝癥候群。
Graves病的治療主要包括抗甲狀腺藥物、放射性碘和手術治療。抗甲狀腺藥物,如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等,通過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來控制病情,是Graves病的首選治療方法。當藥物治療無效或復發時,可考慮使用放射性碘治療,其通過破壞甲狀腺組織來減少甲狀腺激素的產生。對于甲狀腺腫大顯著或存在壓迫癥狀的患者,手術治療則是一個有效的選擇。
Graves病還常伴有眼征和脛前黏液性水腫等特異性表現。眼征包括眼球突出、眼裂增寬、瞬目減少等,嚴重者可出現浸潤性突眼。脛前黏液性水腫則表現為下肢皮膚粗厚、呈橘皮樣改變,多為非凹陷性。
Graves病的診斷需結合患者臨床表現、甲狀腺功能檢查及甲狀腺相關抗體檢測等綜合判斷。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定期復診,調整治療方案,以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